3.2.1 生产和加工环节
生产过程中的层间摩擦、钢带与设备的摩擦都可能会形成黑斑形貌,较端情况下会出现凹陷挫伤。
镀锌板
3.2.2 使用环节
使用环节出现的摩擦黑斑通常被称为零件拉毛,但在有些情况下,终端厂商会将轻微的拉毛也即黑斑归结为材料缺陷,从而引发异议索赔。
4.摩擦黑斑的形貌与规律汇总
摩擦黑斑的规律排查,是分析这个缺陷的重要步骤。单张样板或零件只能大致判断缺陷种类,哪个环节产生,后续如何预防,仍需使用规律排查+现场确认还原的方法。
镀锌板
什么样的麻点和划伤可以提质量异议?
钢贸行业中“C料”板卷(热轧SPHC)是流通性较高的品种之一,这个系列在国标GB/T 25053 2010版中被称为“热轧低碳钢板卷”,有四个钢级。
此外,不同的标准中有不同的牌号命名规则,他们之间有着一定的近似关系。
既然提到不合标
3.2.1 生产和加工环节
生产过程中的层间摩擦、钢带与设备的摩擦都可能会形成黑斑形貌,较端情况下会出现凹陷挫伤。
镀锌板
3.2.2 使用环节
使用环节出现的摩擦黑斑通常被称为零件拉毛,但在有些情况下,终端厂商会将轻微的拉毛也即黑斑归结为材料缺陷,从而引发异议索赔。
4.摩擦黑斑的形貌与规律汇总
摩擦黑斑的规律排查,是分析这个缺陷的重要步骤。单张样板或零件只能大致判断缺陷种类,哪个环节产生,后续如何预防,仍需使用规律排查+现场确认还原的方法。
什么样的麻点和划伤可以提质量异议?
1、 板卷表面允许有肉眼可见的凹凸缺陷(麻点和划伤都属于凹陷缺陷),合不合标看缺陷严重程度。
严重程度分两个维度评价:
a、麻点本身的深度,不能**过厚度公差的一半,参考的厚度公差标准是GB/T 709。
b、板卷的实际厚度去掉麻点的深度后,不能小于标准的允许的厚度较小值。
镀锌板
2、钢卷中允许有**标的缺陷,但**标部分不能**过总长度的8%。
举个栗子
以规格4.5×1100mm的1000米长度的HR1热轧卷(近似牌号SPHC)为例,厚度允许公差±0.24mm,厚度下限是4.26mm:
首先麻点或划伤的深度不能**过0.24mm;其次如果深度0.2mm没有**标,但实际板厚只有4.4mm,去除麻点或划伤的深度0.2mm后,只有4.2mm,这小于厚度下限4.26mm,那也是不合标的。
镀锌板
1000米长的热轧钢卷,8%就是80米,缺陷严重程度**出标准的这部分长度不能**过80米。
对照上述的评价方法
符合的就是合标的,不符合就是不合标的
镀锌板
以上是国标 GB/T 25053中对于“C料”这个系列产品的质量要求,很多朋友看完心中要犯嘀咕:“貌似国标中规定相当宽松啊”。实际上,这不是我国国标规定的宽松,虽然不同的标准中细则会有一些差异,但如欧标、日表、美标等公开标准,为了兼顾到行业的整体生产水平,门槛都不是设得太高。
镀锌板
小机组生产的涂镀层实验新产品得不到用户认同,推广应用缓慢。
5) 关键单体设备自给率低,影响国产机组水平
钢板连续热镀锌技术是连续式生产技术,机组单体设备以百计,其中一些关键的单体设备没能集中力量研制,大部分依赖进口,影响国产机组水平和产品质量。
镀锌板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1) 集中度不够
表面涂镀层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研究开发的力量,人、才、物过于分散,缺乏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工程化、产业化于一体的集成式的队伍和组织形式。单个研究单位在取得初步研究成果以后,既缺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的力量也无力把工作延伸到生产实践。由于这种分散性、低水平、重复工作的现象较为普遍,既难以取得高水平的成果,也难以出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与工艺。
镀锌板
(2) 缺乏近生产和生产条件下中试手段
现代表面涂镀层产品都是在现代大型高速连续生产机组上完成,机组设备数百件,高度自动化控制,要将实验室研究成果移植到现代大型的高速连续生产机组中,就必须经过近生产和生产条件下的中试阶段。这个中试阶段要在专门的中试实验机组上来完成,过于简陋、原始的小型试验机组所得包括实验工艺参数在内的结果与现代大型生产机组的相关性相差甚远。
总之,国内关于汽车用热镀锌板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工作都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