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钢厂价格和市场价格倒挂,导致贸易商1月份亏得很惨,2月份稍微好点,但由于2月份出货周期短,基本有价无市,一二月平均基本不赚钱。现在库存全在贸易商手里,钢厂库存没有压力,所以钢厂现在还在猛生产,甚至拼命拉价格,贸易商现在很惨。”上海地区一位钢贸商在中泰证券调研时表示。
厂家销售电话: 欢迎你的来电咨询
其介绍称,仓库现在普遍爆满,杭州仓库至少需排队半个月,上海爆满,南京可能还有较少空间可以存放,整体情况不容乐观。贸易商年初加速囤货,赌年后的旺季行情,但目前库存非常高,有部分托盘商要开始砍仓。大型贸易商囤货成本在4200元/吨左右(不含利息,利息是每月1分2厘)。
钢贸商对螺纹钢后市行情的看好,使得2018年库存累积速度和量大**预期。
“贸易商乐观需求预期促其主动累库,拿货成本在4000元/吨附近。”广发证券分析师李莎表示。
根据数据,从2017年冬储累计来看,时点是从2017年12月15日开始累计,连续十二周上升1192.09万吨至1967.08万吨,累计上升153.82%。
由于样本统计的不确定性,实际库存可能**统计数字。”根据中泰证券调研结果,华东地区甚至全国普遍仓库爆满,历史上很少南方地区仓库高库存,但今年广州地区仓库均出现爆满情况(除惠州、东莞外均满仓)。
中泰证券认为,这从侧面反映了需求不好。此外,今年终端下游也留有部分库存,具体量难以统计,但比2016年和2017年高。目前从钢贸商到终端下游手中均有货,主要库存压力在钢贸商,一的利好是钢厂库存压力相对较小,否则钢价下跌更流畅。
库存累积的另一方面,需求却未见起色。
国投安信研究院黑色**分析师曹颖表示,节假日、南方阴雨、返工慢,再加上部分地区限工令未解除等,共同导致了今年建筑工地对钢材的需求释放大幅晚于预期,这也是钢材贸易库存大幅累积、贸易商冬储预期落空的较主要原因。
资金链紧张增添压力
“冬储贸易商库存压力大的同时,还得面临一季度末临近的资金紧张,今年的托盘成本又高,因此,钢贸或矿贸当下的资金压力都较大。在这种需求真空期里,季末资金紧张,再叠加**高库存,直接导致黑色系期现货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曹颖说。
中泰证券表示,调研中,钢贸商普遍反映资金面紧张,今年托盘方账期缩短至60-65天(往年是90天),保证金按关系疏远从10%到15%、20%不等,利息一般每月1分1厘,少数高达1分4厘、1分5厘,年化利率逼近20%。账期到期集中在3月下旬,较晚3月底,大部分钢贸商囤货成本在4200元/吨。如果钢价继续下跌,托盘方资金紧张,钢贸商被迫面临降价砍仓局面。
北京三叶帆投资公司总经理此**周点评称,1月底2月初上杠杆的钢贸商,账期时间大概就是3月底4月初,本周成交还不放量的话,下周钢贸商估计就要着急了,当前价格基本是钢贸商囤货价格,目前现货价格绷住不跌,就是因为钢贸商成本接近,抱团取暖,到下周终端采购一直不放量的话,到钢贸商的金融托盘接近到期,恐怕会有踩踏。
盘面上,3月以来,螺纹钢主力合约从4062元/吨的高位断崖式下跌,至今累计跌幅已达9.18%,截至3月19日,收报3651元/吨。
“市场普遍测算认为3700元/吨是钢贸商砍仓的底线,盘面或许表明,踩踏已经开始发生。”业内人士表示。
需求出现回暖迹象
“2017年10月、11月建材存在一波严重的供需错配,在产业链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钢价暴涨1000元/吨,这一波行情给了钢贸商对2018年很大的期待,所以钢价从5000元/吨很快跌到4000元/吨以后,钢贸商认为3月份可能会重复2017年11月的行情。春节前整体情绪乐观,一致看多,从年前到年后大幅囤货。”中泰证券表示。
目前同样是供需错配,只不过上次是需求大增,供应不济;而当下是供应大增、需求不至,错配的主角已经悄然对调。
西南证券分析师夏学钊表示,黑色系的**品种是螺纹钢,本轮大跌正是由螺纹钢大跌**,而其大跌的原因在于供需面实际变化与市场预期存在较大偏差。首先,需求端启动慢于预期,今年春节晚于往年,按道理春节后下游工地需求复苏会较快,但实际情况是下游需求迟迟未见明显回升;其次,供应量**出预期,1-2月份处于“采暖季限产”区间,然而粗钢日产量却与非限产时段相差无几;供应增加**出预期、需求回升低于预期,理所当然的结果就是库存量增速远**预期,螺纹钢库存量3月份升至历史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需求有回暖迹象。光大证券数据显示,上周,唐山钢厂高炉开工率为55.49%,环比**周上涨3.66个百分点。沪线螺终端采购量环比上涨33%。经销商钢材库存下降0.83%,其中长材库存下降0.69%,板材库存下降1.21%。
“工地需求上周开始启动,南方终端采购积极性有所回暖,但仍有较大上升空间。钢厂高炉依然维持低开工,且采暖季结束复产可能需等到3月底或4月初,所以钢材供应过剩较严重时期可能已过。但另一方面,钢材贸易库存压力高企,同比增幅高达28%,钢厂库存也有显着累增,所以钢材3月累积的压力仍是较重,消化仍需时日。
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夏文勇:建议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构建防范钢铁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确保巩固去产能成果,其次要针对钢铁产业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打造“中国好钢铁”服务平台。
厂家销售电话: 欢迎你的来电咨询
◎国家**主任何立峰:煤炭去年化解2.5亿吨产能,连同2016年化解了2.9亿吨,总共实现了5.4亿吨,南方年产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和北方年产15万吨以下的小煤矿正在加快退出。
◎全国**,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曹志强:建议钢铁行业去产能,“地条钢”是突破口,也是重点和难点。
◎全国**,太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高祥明:建议按照**、企业、银行依法合理分担的原则,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出台政策,多渠道化解去产能企业的债务风险,确保行业安全、金融稳定。
◎全国**,河北省常务副省长袁桐利:河北将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年内压减钢铁产能1000万吨以上。
◎全国**,本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继壮:辽宁企业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参与者又是受益者,他特别提醒,企业完成去产能任务目标之后,还要及时补齐市场短板。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总经理凌文:今年的煤炭去产能工作相比前两年,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国家**副主任宁吉喆:去产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
◎全国**、天工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局**朱小坤:中国10亿多吨的钢铁生产能力,占到**的一半左右。未来如果要实现由大变强,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天工几十年追求高品质发展的道路,也契合了国家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全国**,河北省唐山市委副书记、市长丁绣峰:2018年,唐山市要大力推动企业整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力争到2020年,形成2家特大型钢铁集团、2家区域性钢铁联合企业、5家区域性特色钢铁企业的‘225’发展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利剑:企业强才能国家强,伟大梦想需要*企业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培育世界*企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建设世界*钢铁企业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
◎全国**、浙江元立金属制品集团董事长叶新华: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要始终保持对地条钢严打的高压态势,建立长效机制,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采取“回马枪”、“回头看”等措施和办法,严格检查,严厉打击,严防地条钢在国内任何区域、任何角落死灰复燃。
◎全国**、河北裕华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华:建议参照火电行业差别电价和**低排放电价的做法,对钢铁企业进行“环保区别对待”,让设备好、排放少的企业享受更低的电价,引导企业算长远账,努力形成“环保投入越多、上的设备越好、治理效果越优、水电价格越低、综合效益越高”的良性循环,使钢铁产业获得健康持续发展。
◎全国**、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祥:建议金融机构应该正常对待钢铁行业的资金需求。不要再笼统地把整个行业列入“两高一剩”目录予以区别;清退产能要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原则。
◎全国**、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黎立璋:建议国家应该加大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破产法》及其实施细则,明确各类重组方式所享受的优惠政策。
◎环保部部长李干杰:环保部正在研究“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估计很快出台;2018年将开展**轮环保督察“回头看”,对整改项目进行再督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唐复平:建议**部门在金属矿山领域设立一个比较高的门槛,做到大矿大开,大的资源要整体开发、整体筹划。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公路工程咨询总公司总经理李志军:建议钢铁企业要紧紧抓住用户和市场需求这一源头和核心,与下游企业多对接、多沟通,精准开拓终端市场,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卫:建议要在当前的钢材出口政策上作一些调整,取消一些低附加值钢种的出口退税,甚至对其加关税,以鼓励高端产品出口,抑制低端产品出口,达到钢材产品质量整体提升的目的。
◎全国**、邯郸武安市裕华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树华:建议提高钢铁工业绿色运力、助推大气环境治理。